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新探讨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高校承担着国家发展与进步的重任。为达到为国家输送高质量人才的目的,高校必须引进一批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之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高校承担着国家发展与进步的重任。为达到为国家输送高质量人才的目的,高校必须引进一批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之后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配置最佳教师人力。目前社会发展步伐逐渐加快,为顺应社会发展,各高校都在探索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该机制已经成为高校创新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代表着高校的组织管理水平,因此必须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行创新,以此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对各个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的构成要素进行探究,发现其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不同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各不相同,具有较强的冗杂性。教师是高校主要的劳动力,所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为教师,教师的水准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且高校是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因此有较强的集中性。高校的科研工作一般由专业人员负责,该类人员通常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因此具有不可替代性。因高校的发展与时代紧密相连,因此高校人力资源必须与时代的步伐保持一致,根据社会探索创新发展新途径。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实施教师聘任制度。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推行教师聘任制度,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用人制度不断完善。通过聘任制度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聘任模式,教师不再是铁饭碗,并且教师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更加重视对高能力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教师的整体素养大大提升,与当前的教育要求相符合。另外,当前很多高校实行学科教师淘汰制度,该项制度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淘汰掉一些专业能力不强的教师,使教师的人才质量得以明显提升。需要将外部竞争积极引入高校中,使教职工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通过教师之间的竞争,能够将一些质量不高的教师淘汰掉,筛选出能力强的教师,以此来完成对优质教师队伍的构建。
(二)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分配制度诞生于劳动分配改革背景下,目前,我国的各大高校需要对教职工分配制度进行积极改革,在校内大力推行津贴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确保教职工的身份得以淡化,对教职工的管理工作包括津贴动态管理及岗位分配管理两种。对优秀教师高校应积极给予鼓励,并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创新的机会,奖励一些表现好的教职工。当前各大高校积极将分配激励机制融入高校,劳动分配向优秀人才及关键岗位倾斜,确保能够将人力资源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三)实行竞争上岗。通过在高校中应用竞争上岗机制,教职工的工作效率显著提升,有效解决了管理机构臃肿问题。我国各大高校积极实行竞争上岗机制,精简了高校中的管理机构,使管理职能相近的部门得以合并,管理人员的编制得到压缩,闲散职位被撤销。另外,将人员竞争上岗机制融入高校,以人才的实际能力为依据,合理分配人才岗位,该制度的实施有效杜绝了任人唯亲现象的产生,能够将人力资源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四)加强后勤改革。在现阶段的高校人力资源改革中,后勤改革是一项最为重要的改革项目,后勤管理工作实施效果及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管理工作的质量。目前,高校为了使后勤工作能够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建立了独立的后勤部门,将其从高校行政部门中脱离出来,开展自负盈亏及自主经营后勤实体工作。并且在日后的编制管理中,不再将后勤纳入高校的编制中,该项举措实现了对后勤人力资源的补充,使后勤人员的专业素养得以显著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得以优化。
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强化编制管理,提高用人效益。高校的人力资源与集体的利益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为了提升单位集体效益,在招聘与人才聘任时应考虑人员任用效益,对高校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了然于心,在实际进行该工作时应注意几方面:1.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对教师编制进行梳理,明确各类教师的编制比重,以此保证机关人员结构精细,保证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结构相对丰富。同时明确教职工与学生的比重,也包括从事教学工作辅助人员与相关各类人员的比重。虽然要明确学校中各类人员的比重关系,但教师与学生的比重最为重要,占据核心位置;2.对学校各类工作岗位进行严格管控,明确各个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根据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分配不同的人员,保证人尽其用。以编制的比重为基础,确立对应的工作岗位,然后明确各个岗位的任务和义务,为人才的聘用打好基础。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管理》 网址: http://www.rlzyglzzs.cn/qikandaodu/2021/0610/1028.html
上一篇: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经济管理策略分析
下一篇: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