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研究背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2019年工作要点,“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平台,汇聚600个企业支持2万个项目,推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持续完善产教融
1 研究背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2019年工作要点,“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平台,汇聚600个企业支持2万个项目,推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持续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这可以说给我国的高校改革指明了方向,那就是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发展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院校必须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应该以学生实践技能为主,所以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环节的实践教学,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意义更为重要,所以,其教学体系建设应体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
而本文所探讨的民办性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与并不会与公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有本质差别,但是涉及到学校专业建设是需要有投入,所以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又呈现出与公办院校的差异。目前,众多学者在人力资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实验课程、实践教学等方面已有较多研究,甚至对于民办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都有众多涉及,但是,很多想法都是泛泛而谈,或者只是一些原则上的建议。或者是直接把工科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方法拿来嫁接。人力资源管理属于管理学科,学科的实验室建设不像工科实验室一样能给学生提供一套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参考,其过程和结果都存在诸多可能性。本文就依据民办高校本身的特点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身特点来探讨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2 民办应用型院校人力资源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鲜明特征,也是其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由理论知识和实务技术两大模块构成的应用型学科,专业的性质就要求突出实践教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400多所院校(其中包含100所左右独立学院)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也呈现出以下特点:
(1)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经达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共识。人们认识到应用型本科不同于研究型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研究型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不注重理论研究和教学,而应用型高校注重实际应用与技能的培养,对接区域市场需求,所以课程设置相对灵活,对于实践教学体系这一块,以不同形式体现其重视程度。
(2)民办本科独特的办学体制迫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大胆改革创新。应用型本科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没有任何优势,势必影响学院的品牌,这就促使民办学院要改革创新,尤其在实践教学方面,他们没有公办高校经费限制和思想观念束缚,并且充分利用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平台为实践教学所用。所以很多民办学院人力资源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改革走在了前面,比如各校内实训室、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校外校企合作建立实践基地。
(3)实践教学的形式多样化。各民办高校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通常采用的形式有:实验教学、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多种形式。实验教学又分为课内实验和独立实验课。课内实验既可以认为是人力资源各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设置当中理论与实践教学以不同比例设置体现,又可以认为是在理论教学部分采用的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而独立实验课程是指有些有条件的独立学院购买了专业的实践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去处理人力资源的各项事务,提高专业能力和技能。
人力资源专业实践的第二课堂即通过大量的校内课外实践教学环节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是各高校成立的相关社团和公益组织,比如人力资源协会,人力资源工作室等。
学科竞赛即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从而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已经有不少全国性的大学生赛事。
人力资源专业的实习就是组织学生到与合作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较长时间的顶岗实习来达到强化理论教学和优化学生能力结构的目的。实习环节被设置为学生获取毕业证的必需条件。
最后一个实践环节就是毕业论文设计。即通过毕业论文来检验学生对人力资源理论知识的综合掌握与应用。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管理》 网址: http://www.rlzyglzzs.cn/qikandaodu/2021/0623/1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