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人效,一个指标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穆胜 如何衡量组织能力?我的建议是,不要用主观量表来测量,一定要用人力资源效能(HR Efficiency,简称“人效”)这个客观数据作为标尺。 有人说,我们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穆胜
如何衡量组织能力?我的建议是,不要用主观量表来测量,一定要用人力资源效能(HR Efficiency,简称“人效”)这个客观数据作为标尺。
有人说,我们的人效水平不高,但这是因为行业原因、企业发展阶段原因……而我们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出色。严格意义上说,的确存在这种可能性。
问题来了,如何客观衡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呢?
01、人才成长指数模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即选用育留等职能运行的水平。我定义了一个“人才成长指数(Talent Development Index, TDI)”。具体来说,TDI由六个变量决定:
职业倦怠指数(调配系统)——员工是否在业绩输出的状态中?
人才晋升指数(调配系统)——员工是否能获得有效晋升?
人才赋能指数(培养系统)——员工是否能获得有效赋能?
人才储备指数(培养系统)——组织是否有人才后备?
激励真实指数(激励系统)——考核是否真刀真枪?
激励强度指数(激励系统)——激励是否真金白银?
上述六个变量,刚好测量了人力资源专业的三大支持系统——调配(招聘、淘汰、再配置)、培养和激励,依次衡量了企业有没有让员工“有机会干”“有能力干”和“有意愿干”。
图1:人才成长指数模型 资料来源:穆胜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2021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效能研究报告》
我们在每个维度上都设置了统一的指标算法,据此,每个企业都可以在这个六边形里测量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如图1)。基于这个工具,我们也在每年发起大样本研究,用以判断中国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并归纳出当下的人力资源专业的发展趋势。
举例来说,如果2021年度中国企业里,行业成熟度高的企业平均TDI为55分(百分制),最高值为62分。而您的企业恰巧也在成熟行业,还有60分的得分,那么,您就可以理解为自己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绝对处于一线水平。
再举个例子,如果2021年度中国企业的激励真实指数(即浮动薪酬的差异部分占平均薪酬的比例)为10%,而您的企业这个数据表现是12%,那么,您就可以理解为您的企业在激励上拉开了更大的差距。在激励上,下一步要往什么方向走,也就一目了然了。
在《2021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效能研究报告》中,我们对本年的TDI及各组成变量有具体的统计和分析,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只拿两个有代表性的数据出来分析分析。
02、职业倦怠指数在谈职业倦怠指数的算法前,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职业倦怠期”。
所谓“职业倦怠期”,是我们假设一个员工从入职到进入摸鱼划水节奏的时长。事实上,绝大部分员工都会从“热血沸腾”阶段进入“油盐不进”阶段。
有没有特殊情况?也有。我们不能否认有少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员工,另外,当员工成为类似企业合伙人一样的角色,也是没有职业倦怠期的。
泛行业的“职业倦怠期”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浮躁程度。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泛行业的平均职业倦怠期为2.9年,相对去年延长了0.3年,这说明整体经济不景气让大家在职业上更加稳定和保守。
除了统计泛行业的职业倦怠期,我们还按照不同的企业类型,对职业倦怠期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规律(如图)——行业成熟度高低两头的企业中,员工更有耐心。
图2:从行业成熟度看职业倦怠期 资料来源:穆胜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2021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效能研究报告》
这种规律很好理解:一方面,成熟度高的行业,企业人力资源体系发展较为完善,员工有明确的职涯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成熟度低的行业,企业野蛮生长,机会多空间大,员工同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所以,职业倦怠期的延长,一定程度降低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难度。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变化也是结构性的,职业倦怠期延长的红利更多涌向了成熟度居于两极的企业。
我们用企业的平均司龄除以该行业的职业倦怠期,就得出了一个倍数关系,这个数据越大,就代表企业整体的职业倦怠程度。所以,职业倦怠指数的算法为:
职业倦怠指数=企业平均司龄/职业倦怠期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管理》 网址: http://www.rlzyglzzs.cn/zonghexinwen/2021/1207/1244.html